1. 主页 > 关于我们

⛳深度:好局也能变成一场险胜 伊万的国足总有这种特殊的魅力

输给澳大利亚的赛后,伊万科维奇就已经把话说得很明白了:

印尼才是国足真正的对手。

这的确没有说错,以国足目前的战斗力,能拼下印尼这个对手就已经不错了,然而,这个事实依然不是国足可以用来搪塞前三场比赛的表现的理由,伊万科维奇依然需要看到自己的战术理念和国足球员的能力之间出现的不适配的情况。

不过,这场比赛的伊万科维奇显然不打算面对这个问题了。

对阵印尼的这场比赛,伊万科维奇重拾自己的442菱形中场。

张玉宁和拜合拉木的身后,伊万科维奇直接摆上了实际上是个前锋,而没有多少中场素质的韦世豪,在这三人的身后,则摆出了4-3的站位:

很显然,伊万科维奇想的是在主场吃掉印尼。

于是在比赛开始之后,中国队的表现就很积极,不仅选择了主动投入体能和身体,甚至还有直接将逼抢线推到对方禁区前的大胆尝试:

由此拼下球权之后,国足的打法也相当直接,这一点从李磊拿球之后无需身侧队友的接应,直接就用长传寻找双前锋的思路就可见一斑了:

足球战术多种多样,既然你拥有这样出众体格的前锋,也在进攻端投入了大量的人手,打得简单一点也是不错的想法。

然而,你会发现国足球员的技术在向前和进攻的时候显得很粗糙,这使得国足在阵地战环节的效率很低:

这当然和球员的能力有关,但也和自己的比赛方式有关。

当你的技术并不支持你的球队打出高节奏和高强度的比赛时,失误不仅在所难免,而且失误率也会居高不下,而这一点不仅发生在前场,也会发生在后场:

也不仅会发生在处理球的时候,也会发生在选位防守的时候:

然而,这样激进的打法虽然会给自己带来混乱和不可控,但力也是相互的,这也会给对手带来混乱和不可控,于是国足再次利用定位球取得了领先:

而制造定位球的人则是相对更擅长在这种互捅局里发挥的韦世豪:

取得领先,对于现在的中国队来说,已经不是多么新鲜的事情了,伊万科维奇的队伍需要证明自己能够保得住自己的领先优势。

哪怕这场比赛的印尼在战术上踢得并不明智,进攻因此打得比较低效,球员层面也没有能够打出优势的点位,但在第25分钟这次推进,你还是可以看得出来,国足的菱形中场已经不能像开局阶段那样时刻保持紧密,从而在空间上限制对方的有球操作了:

这就是危险的信号。

而更危险的信号是进球之后,印尼开始向前施压,这使得国足的阵型被迫后退,这一点不是问题,反而是限制对方的正确处理,但关键在于,当你从防守端把球权夺回之后,接下来的处理能打成什么样子?

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国足完全没有把球控在脚下的想法:

注意,我们所说的没有把球控在脚下,并不是特指队友之间的短传配合,也不是特指某名球员应该选择带球处理,而是说,国足完全没有把比赛节奏放慢的意思。

有了球权,就要看向最前方,就要把球打出去,就要指望前锋和对方的三后卫进行生拼,拼了一点拼二点,运气好了自己拼下来,运气不好便只好让对手继续进攻。

就是这两种结果,而这两种结果对国足球员的体能都是巨大的损耗,因为印尼在丢球之后前压进攻,作为防守方的国足需要在注意力上保持集中,也需要在压缩空间上做到万无一失,这本身就是高节奏、高强度的时段,然而等到自己好不容易拿下球,全队却依然得不到喘一口气的机会,依然要继续沉浸在高节奏、高强度的比赛里。

所以这场比赛,平时很少看球的朋友们自然会觉得观感不错,因为中国队的确是拿出了他们最喜欢挂在嘴上的拼搏精神,但足球比赛不是金球制胜,也不是短跑比赛,而是90分钟的漫长较量。

更何况,中国队还有一位并不擅长,或者说习惯换人的主教练。

于是在印尼最想要的高节奏里,他们通过频繁的球权易手获得了持续进攻的机会,也打出了一些进攻:

只不过他们的进攻效率确实有限,无法在中国队球员还能咬住牙的时候打出威胁,反倒是让中国队在上半场末段抄了后路。

先是韦世豪再造任意球,国足在定位球里再出威胁:

随后,国足在球权易手中抓住了印尼收缩阵型不及时的空当,打进了至关重要的第二球:

下半场的比赛过程证明了,如果没有这个第二球,那么结果依然会充满悬念。

实际上,这个在半场结束前打进的第二球,注定将会影响中国队在下半场的表现,因为这样一个半场的结果,会让伊万科维奇自然而然地觉得场上的这些球员表现不错,所以他更会在应该调整时出现犹豫和迟疑。

那个时候,就是中国队最危险的时候。

毕竟,半场落后两球的印尼队开始着急,他们的主教练申台龙甚至在下半场回来的时候,就直接做出了三人调整。

这个三人调整,在下半场初段没有打出太多的威胁,但的确让国足被迫退回到40米区域,再也无法轻松向前,这使得第54分钟这次向前,成为了中国队在下半场初段表现最好的一次操作:

在这个下半场开局,印尼制造了大量的定位球机会,只不过他们确实没有能力抓住中国队在定位球防守上的毛病,这让国足挺过了相对危险的时段,带着2-0的领先优势来到了最危险的时间段:

60分钟之后,也就是需要主教练进行调整的时间段。

第61分钟,伊万科维奇用汪海健换下了李源一,用一次换人机会换掉了一个人,这对于在高节奏、高强度下踢了60分钟的国足来说,可以说是杯水车薪。

而且千万不要忘了,国际赛场上的中国队向来都是一支平均年龄逼近30岁的大龄球队。

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印尼通过抢断夺回球权,通过长传打到弱侧,再通过弱侧形成进攻的套路愈发清晰:

哪怕他们的传中并不能在长人林立的中国队禁区内找到自己的队友,但这些传中依然在给中国队制造负担。

就在这样的承压状态下,伊万科维奇的第二次换人果然一直拖延到了比赛的第82分钟,而他的对手申台龙在3分钟之后,用一次换人机会用完了自己手上剩下的所有换人名额。

1分钟之后,印尼扳回一球:

这粒丢球发生之后,中国队足足坚持了14分钟,才无比艰难地等来了比赛的结束哨声,如果这粒丢球发生得再早一些,中国队还能否保住这个领先优势,就很难说了。

这就是伊万科维奇的神奇魅力,他不会让中国队好过的,哪怕这是一场早早就已经两球领先的比赛。

换句话说,中国队可以像开场那样不顾一切地去拼抢、去向前、去进攻,上半场打进两球,可以从结果来反推这样的战术的合理性,但在这之后,在球员因为战术而无以为继的时候,伊万科维奇需要在教练席上帮助到自己的球队,而不是坐视一个个球员的肌肉出现痉挛。

这样一来,2-0自然就可能变成2-1,甚至不乏被绝平的可能性。

本场比赛结束之后,中国队的全场控球率只有24%。

你当然可以顺着伊万科维奇的话头来说,认为国足就是这个小组中最弱的存在,认为印尼就是国足的真正对手,由此得出国足球员技术不佳,只能用长传冲吊和生拼硬打来应对比赛的结论。

然而,国足小负韩国的时候,全场控球率还有20%,甚至在0-7日本的时候,全场控球率还有23%,你能说印尼的能力和韩国、日本类似吗?

那么,这场比赛是怎么打的?这场咬下来的胜利和伊万科维奇有多大的关系呢?